關於口罩的這些,你知道嗎?
這個農曆新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口罩成爲了大家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家儘量不出門,一出門就一定要帶口罩,這幾乎成了大多數人的共識。
也許一直帶着口罩,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但其實現在的口罩在舒適度上已經非常好了。我們可以去看看幾百年前的歐洲,看看當時瘟疫的時候的口罩或者確切說是面罩是如何的。
中世紀瘟疫醫生的口(面)罩
這個鷹嘴一樣的造型是不是感覺有點驚悚?這就是中世紀歐洲周圍去醫治病人的瘟疫醫生的面罩了。除了嘴巴和鼻子被遮蓋住,眼睛的地方也用玻璃遮蓋住了。那個鷹嘴一樣的東西什麼用的呢?原來那裏面放着各種香料,一個是遮蓋住外部各種臭味,另外一個當時的醫學相信這些香料會有一定的殺滅致病體的作用。
說到外部的各種臭味,雖然不明講,其實也可以想到中世紀那場黑死病大瘟疫的可怕。當時的科學還沒有現在這樣昌明,還不能夠象現在這樣很快的識別到致病體的基因,並迅速開展檢測試劑和藥物疫苗的研製。但當時的鳥嘴醫生,確實已經知道病人身上的致病體是具有傳染性的,爲了避免接觸,除了帶了鳥嘴的面罩之外,他們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是特製的,覆蓋全身,並且外表塗有一層蠟。爲了避免直接接觸病人身體,鳥嘴醫生會手持一根特製的棒子,用它來翻動病人的身體。
鳥嘴醫生治療病人的方法,從現在的角度看來,非常的貧乏和不科學,可能並沒有發揮到應該有的作用。例如他們往往採用放血的方法,或者把一些動物放在病患身上來試圖平衡病患體液。但確實有一些後來很有名的鳥嘴醫生,提出了有價值的減少瘟疫擴散的方法。雖然瘟疫醫生一般都是高新受僱,擔任瘟疫醫生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動機,但相信勇敢這種優秀的品質,在他們很多人的身上是可以看見的。
如果比較中世紀鷹嘴面罩和我們現在戴的口罩,比較當時和我們現在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技術,我們應該會慶幸是生活在當代。多少世紀過去了,人類依然無法擺脫疫病的威脅,但是人類戰勝疫病的能力確實越來越強了。
最初的口罩
700多年前,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過:“在元朝宮殿裏,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可能是最早的關於中國的類口罩物的描述了。這種用法,主要是爲了避免佩戴者自身的不淨物影響外界和他人,和瘟疫時防止外界污穢物影響自身的用法,正好是相反的。
而世界上最早的口罩用法,可能要追溯到古波斯拜火教的祭祀儀式上。因爲認爲凡人的氣息是不淨的,所以在宗教儀式上,拜火教的祭司要帶上口罩物,遮蔽口鼻氣息。這種用法,也是避免自身不淨物,污染到外界空間。
現代的口罩
直到1895年,也就是還不到200年之前,在一個德國病理學家的建議下,外科手術的醫生護士在手術進行時,才帶上了口罩。最初的口罩是縫在衣領上,後來有人做了改善,用繩子掛在耳朵上,這就出現了我們現在所戴的口罩的雛形。
德國病理學家是因爲觀察到病人的傷口因爲醫生護士呼吸中的細菌導致術後感染,所以做出口罩的建議的。這個建議被採納後,果然大幅度降低了術後感染,於是在醫學領域普遍起來了。
這距離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首次發現細菌存在,也已經200年過去了。
現代口罩離開醫護領域,在民間普通民衆大規模使用,可能是在1918年。那一年,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據稱總共奪去了5000多萬人的生命。
在大瘟疫中,人們佩戴口罩的動機,可能更多的是出於保護自我,避免被周圍可能的致病物所接觸。這是一種利己的動機。而避免自己的不乾淨物污染外界和他人,是一種利他的動機。在大瘟疫期間,這兩種動機都是好的,都能促使大家帶上口罩,減少病菌病毒的傳播,從而最後遏制瘟疫流行。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當人類能從理性角度理解這兩者的統一時,就煥發出一種人性的光芒。這種關係,其實在我們一般常見的外科手術口罩的設計中,已經有所體現。
外科醫生口罩一般有三層,中間一層是濾除細菌病毒的,而裏外兩層是有褶皺的。外層的褶皺,口子是往下的,這樣外部的致病物觸碰到口罩後,大多數就往下掉了,不會留在口罩,降低了外部對口罩佩戴者的負面影響。而內層的褶皺,口子是往上的,佩戴者的分泌物,會留在口子裏,減少掉出去影響外界的風險。因爲這個原因,這種口罩的裏外層是不能搞混的,否則就起到反效果了。
口罩的參數和選購參考
最後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簡單介紹一下,口罩的基本參數的意思和如何選購口罩。
口罩的基本作用是濾除空氣中有害的物質,而通過較爲潔淨的空氣,所以口罩的幾個重要參數,說的都是過濾的效率百分比,也就是有百分之多少能被過濾掉。
爲什麼會有幾個參數來描述呢?因爲過濾的物質顆粒有不同的分類。
如果針對本次最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防護,要過濾的微粒是最小級別的,大約0.1微米級別,也就是大概是一根頭髮粗細的幾百分之一。因爲病毒很小,所以它們搭載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微粒,也可以很小。這種微粒一般還分爲兩類,非油性的和油性的,英文分別用N和P對應。病毒的載體微粒一般爲非油性。
一般描述這個等級的過濾效率的參數簡寫爲PFE,英文是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中文稱爲顆粒過濾效率。例如,我們經常聽到說的N95(美標)/KN95(國標)口罩,意思就是PFE參數,針對非油性0.1微米級別微粒,能過濾95%的量。而一般的外科口罩,也是具有過濾此種微粒的功效的,但效率比95%會低。
以上的這個參數PFE,顯然是這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防護購買口罩時,主要應該看的一個參數。如果沒有這個參數的口罩,可能是不具備過濾此種微粒的作用的,對本次病毒的防護作用是可能有缺失的。
在某些國家生產的口罩中,還可能標註一個叫做VFE的參數,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特指的病毒過濾效率,其實意思和PFE差不多。
另外,還有一個參數叫做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細菌過濾效率。因爲細菌個頭比病毒大,所以它們搭乘的顆粒也是比較大的,這個參數對應的顆粒個頭一般幾個微米。
另外還有一些氣體通過率、壓強差、密閉性、合成血液穿透能力等,和本次病毒的防護不是核心相關,此處不加以詳說了。如有需要,可以查詢國家相關標準。